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,坚持立德树人,立足“彩绘童年阳光一生”理念,通过六大路径(文化蕴德、实践悟德、家校赋德、阵地育德、榜样树德、校社立德)深化德育课程建设,构建体现“诚正雅美”文化的德育体系,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。
二、总体目标
(一)加强队伍建设,增强教师育人意识
(二)强化养成教育,建设安全文明校园
(三)深化队会活动,培养提高学生素养
(四)打造薇小文化,推进德育科研创新
(五)密切家校联系,构建多元德育网络
三、重点工作与具体措施:
(一)践行“全员育人”理念,建强“薇心导师”队伍
以“全员育人、全程育人、全方位育人”为核心,构建多层次德育工作队伍,夯实育人主体力量。
1.推行“1+N”全员导师制。每位教师重点对接N名学生,通过建立成长档案、每周谈心、特色家访等方式,全面掌握学生学业、心理与生活状况,明确教师“教学、管理、服务”三维育人职责。
2.创新班主任工作坊。每月召开班主任例会与工作坊,进行师德培训与专业能力提升辅导:开展“三模块”提升活动——共读于永正《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》积累经验、结合“阳光班级评比”复盘管理得失、落实考核方案树立典型,激活班主任工作积极性。
3.培育德育骨干团队。依托“四手好班主任”“班管好副手”评选与“薇・讲堂”平台,通过师徒结对、班主任论坛等形式,完善文明班级与优秀班主任评比机制,不断提升班主任工作专业化水平,打造“讲奉献、素质优、业务精”的骨干队伍。
4.加强思政与心育队伍。思政教师以课堂为阵地,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与“四个自信”培育,落实铸魂育人使命;组建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心育骨干队伍,实施分层培训(心育教师年培训≥40学时、班主任≥8学时、其他教师≥4学时),实施班主任心理健康认证工程,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能力。
(二)优化“常规德育”形式,营造“薇心育人”氛围
以细节管理为抓手,将德育融入日常,构建常态化育人场景。
1.筑牢师德底线。实施师德涵养工程,开展9月“师德建设月”与开学“师德主题教育周”活动,落实教师宣誓、师德承诺制度,专项治理有偿家教,通过“学生评师德”“家长议师德”等形式强化监督。
2.细化常规管理。聚焦“文明礼仪、勤学习、守纪律、两操、安全秩序”五项常规,实行每日量化考核与每天总值小结;开展“文明小使者”主题活动,从站队、做操、卫生等小事培养行为习惯。
3.织密安全防线。落实每日“5分钟健康安全教育”、因病缺课登记等制度,强化校门管控;围绕交通、防溺水、防欺凌等主题,通过班队会、国旗下讲话、《告家长书》等构建“家校社联动”安全网络。
4.完善心育支撑。心理咨询室全天候开放,建立“师生-家校”沟通平台与校园欺凌举报渠道(公布电话、邮箱,“525”热线24小时闭环响应);培育班级阳光心理委员,每月召开例会,发挥朋辈互助作用。
5.丰富心育活动。完成全员心理测评与特殊学生“一生一档”建设,班主任每月家访特殊学生、任课教师每学年全覆盖家访;分年级开展学生与家长心理健康讲座,每班每学期至少1次心育主题活动,保障学生每日2小时阳光体育时间。
(三)重塑“校园文化”内涵,提升“诚正雅美”底蕴。
以“诚正雅美”为核心提炼校园文化,构建“由内而外、螺旋叠加”的文化育人体系。
1.“诚”为核心:铸魂立根。构建“一三五”诚文化体系:“一”指学校使命“诚正点亮生命”;“三”指教师践行“忠诚事业、至诚处事、真诚待人”,学生秉持“正直、优雅、尚美”;“五”指围绕礼、朴、孝、勤、博五大教育主题,凸显“诚信”核心价值。
2.“正”为底色:规范养习。启动“习雅养正”行为规范月,推出“一日常规”学习,持续开展文明班级、“最美班级”评比;通过课堂引导、榜样带动等方式,培育学生良好习惯与端正品行。
3.“雅”为气质:涵养素养。推行师生优雅着装、文雅行为养成,开设“紫韵绒华”社团文化课;依托社团活动浸润心灵,培育书卷气与高雅气质,坚持文体并重,培养“诚正雅美”紫小学子。
4.“美”为亮色:塑造形象。优化校园环境设计(绿植造景、廊道布景),动态展示英雄事迹、师生作品,设立感恩签名廊;引导师生践行“环境美、仪表美、行为美、心灵美”。
(四)美化“校园生态”环境,打造“薇美育人”场景
以环境育人为导向,让校园每一处都成为德育载体。
1.开展“薇小之美”发现活动。通过国旗下演讲、班会课等形式,组织“我眼中的薇小之美”演讲与写作,激发师生爱校之情与发现美的能力。
2.推进校园“六化”建设。落实洁化、绿化、美化、文化、现代化、特色化要求,激活墙面、楼道、食堂等空间的育人功能,实现处处有“薇文化”的烙印和延展。
3.创设品位涵养氛围。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,“每月一事”为载体,打造“共读共写、实践创新”的班级文化,每月评比板报,彰显“一班一世界”特色,让教室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。
(五)精细“八礼四仪”规范,彰显“薇行内涵”特色
以“彩绘童年,阳光一生”为总框架,围绕八大维度开展特色德育活动。
1.爱国教育:借国庆节开展“红色精神代代传”系列活动,包括学唱爱国歌曲、观红色电影、讲英雄故事、演红色小剧等。
2.礼仪教育:推行“每月一礼”,结合入学仪式、成长仪式,以微视频记录榜样瞬间,强化文明礼仪养成。
3.感恩教育:以“日行一善”为主题,引导学生感恩父母、师长、伙伴,在实践中学会爱与奉献。
4.实践教育:倡导“六一”行动(读好书、行善事、表孝心等),将读书与写作融合,编制学生作品集。
5.文体教育:落实“体艺2+1项目”,开展大课间、趣味运动会,组建足球队、合唱团等,依托校园科艺节搭建展示平台。
6.创新教育:发挥省科技特色基地优势,重建“小发明人才库”与科技社团,对接各级赛事开展辅导。
7.法治教育:借“法治宣传月”普及法律法规等,结合校园欺凌治理开展针对性教育。
8.诚信教育:开展“守信约定”实践活动(遵守师生/家校/社会约定),讲述诚信榜样故事,强化守信品格。
(六)强化“德育科研”力度,推进“薇行科研”创新
以科研为动力,探索德育新路径与新方法。
1.开发“微德育”课程:以小情景、小故事、短对话等为载体,打造“入心式”德育,弘扬正能量。
2.深化学科德育渗透:分低中高年段开展主题晨(班)会展示,挖掘各学科“德育点”,在教学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。
3.推行劳动实践教育:三至六年级开设劳动课程,以“做中学”培养劳动技能与正确劳动观,开展劳动主题研究性学习。
4.夯实德育品牌:依托南通市德育课题《少先队志愿服务对培养小学生社会公益价值观的实践研究》,开展德育活动开发、个案研究,提升科研与品牌实力。
(七)完善“学校共育”体系,构建“薇行化人”平台。
以“三位一体”为核心,凝聚育人合力。
1.优化家委机构:九、十月份完成家长委员会选举,新增一年级家委,明确责任分工。
2.办好家长学校:每学期开设≥3次家长课堂,推送微课程,实施家长全员培训;邀请“薇爸妈”进校授课,期末评选优秀家长。
3.构建协同网络:联动派出所、街道、村委,关注留守儿童与特殊家庭子女,形成“学校主导、家庭支撑、社会参与”的德育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