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深刻感受到德育工作的时代使命与创新方向,通过聆听工作报告、经验分享、创新成果,我们对初中德育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知与更深刻的思考。
一、理念革新:从“规范约束”到“生命浸润”
会上,专家提出“德育即生活”“以文化人,以美育人”的理念,让大家深受触动。传统德育常聚焦于纪律规范与行为约束,而新时代德育更强调贴近学生生活,挖掘教育契机,以情感共鸣唤醒学生的内在自觉。例如,通过“校园微公益”“节气文化实践”等活动,将德育融入学生日常,这种“润物无声”的教育方式,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责任与担当。这启示我们,在今后的工作中,要打破德育与生活的壁垒,通过主题活动、社会实践等形式,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塑造价值观。
二、实践创新:从“单向灌输”到“多维互动”
会议展示的众多创新案例,展现了德育形式的多元化。诸如“心理情景剧展演”“家校共育成长档案”“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”等实践,将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。尤其是“德育微课”与“数字化德育平台”的应用,借助短视频、线上互动等形式,契合初中生认知特点,增强了德育吸引力。这让大家意识到,需结合本校实际,开发校本德育课程,运用新媒体技术,构建“学校-家庭-社会”协同育人网络,让德育更具时代感与生命力。
三、队伍建设:从“单兵作战”到“协同育人”
德育工作的成效,离不开一支专业的德育队伍。会议强调,班主任、学科教师、心理辅导教师等应形成合力,实现“全员育人”。例如,推行的“德育导师制”,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指导;“学科德育融合教研”活动,让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价值观教育。这提醒我们,要加强本校德育队伍培训,通过专题研讨、案例分享、经验交流等方式,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与能力,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。
四、反思与行动:立足校情,精准施策
结合学校实际,学校计划从以下方面改进德育工作:一是优化德育课程体系,开发“校园文化节”“劳动实践周”等特色活动;二是加强家校沟通,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讲座,建立家长德育志愿者团队;三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,完善心理辅导机制,开设情绪管理、人际交往等主题课程;四是建立德育评价体系,从品德发展、行为表现、实践能力等多维度评价学生,激发其自我成长动力。
此次德育会议为广大德育工作者打开了新视野,也赋予了新责任。学校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,将先进理念与经验转化为实践行动,深耕德育沃土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,让德育之花在校园绚丽绽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