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东小学结合“东疆同心圆教联体”建设实践与“七彩阳光”育人特色,从认知革新、实践突破、机制优化三方面做好以下工作。
一、认知革新:在时代坐标中锚定“同心圆”育人方向
学校以“东疆同心圆教联体”为核心引擎,构建“圆心辐射、多元联动”的协同育人格局,正是对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使命的生动践行。
从大会精神中汲取养分,进一步明确三大定位:
1.儿童立场:紧扣学生成长规律,以“七彩阳光节”为载体,通过入队仪式、劳动竞赛等活动,让德育从“知识灌输”转向“体验浸润”;
2.协同思维:整合南城区街道、中远船厂等12家单位资源,绘制“15分钟实践圈”地图,打破学校围墙,让社区、企业成为德育“活教材”;
3.未来导向:将“东疆好少年”六大素养(礼仪、阅读、劳动等)融入德育目标,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。
二、实践突破:以“三维联动”构建德育生态体系
(一)课程育人:让“七彩阳光”照亮成长路径
打造“阳光成长课程群”:
1.基础课程:开发《东疆好少年养成手册》,将“书包整理”“衣物收纳”等10项习惯细化为可观测指标,结合“21天打卡计划”强化落实;
2.主题课程:创新“七彩阳光节”品牌,春季开展“劳动竞赛”(如一年级书包整理、五年级厨艺比拼),夏季组织“心理游园会”(情绪卡片互动、爱心义卖),秋季启动“红色研学”,冬季举办“传统文化展”,让德育融入四季生活;
3.特色课程:联动家长资源开展“智慧家长进课堂”,邀请法官、工程师等走进校园,开设法治教育、科技启蒙等实景课程,年均授课26场,覆盖学生超800人次。
(二)协同育人:让“同心圆”辐射全域资源
以“三圈层”机制深化家校社协同:
1.家庭内圈层:打造“东疆好爸妈”家长学校,构建“线下专家讲堂+线上微课程矩阵+成长手册评价”三维体系,月均开展亲子关系、心理健康等讲座1场,线上微课累计点击量超2万次,1000余名家长通过《成长手册》实现教育观念升级;
2.社区中圈层:联合南城区街道开发“节日IP课程”,清明节“红领巾祭英烈”、雷锋日“社区志愿服务”等活动年均开展8次,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文化精髓;
3.社会外圈层:与大唐电厂、市检察院等单位共建“社会大课堂”,每月开展法治教育、职业体验活动,如“走进中远船厂”研学项目获江苏教育发布报道,年均参与学生超800人次。
(三)评价创新:让“成长档案”记录生命拔节
1.学生端:设计《东疆好少年成长档案》,从课堂表现、实践活动、公益服务等6个维度记录成长轨迹,用“星级评定+成长故事替代单一评分,如劳动竞赛中“剥豆小能手”“厨艺达人”等个性化评价;
2.教师端:将德育工作纳入绩效考核,设立“协同育人创新奖”,表彰在家长学校、社区联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,形成“全员育人”格局。
三、机制优化:以“三大行动”激发德育动能
(一)队伍赋能行动:锻造“三师型”育人铁军
1.实施“东疆青师1+1优才计划”,以“1门本专业+1门兼职学科”模式开展培训,年均组织4期专题研修,67名教师全部参与家校社协同育人;
2.成立“班主任成长工作坊”,每月开展德育案例研讨,如“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干预”“家校冲突化解技巧”等主题研讨,提升育人专业性。
(二)心理护航行动:构筑“阳光成长”支持体系
1.开设“知心姐姐信箱”与“525成长热线”,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设置情绪管理课程,如高年级“青春期心理辅导工作坊”;
2.建立“一生一档”跟踪机制,对特殊学生开展“心理团辅课+家校联合干预”,2025年春季学期累计开展个案辅导28人次。
(三)品牌升级行动:扩大“东疆样本”示范效应
1.成立“东疆同心圆教联体联盟”,吸纳周边8所学校加盟,通过“资源地图共享+跨校研讨”输出经验,年均开展联合教研6次;
2.推动“社区资源地图”数字化升级,建设线上平台集成活动预约、成果展示功能,打造“指尖上的实践圈”,目前已录入12家实践基地信息。
德育是“国之大者”,需以系统思维谋划;是“校之重者”,需以特色实践落地;是“心之暖者”,需以生命温度浸润。未来,学校将以“东疆同心圆教联体”为引领,持续完善“课程-实践-评价-保障”协同育人闭环,让每个孩子在德育阳光下成长为“心中有光、脚下有力”的东疆好少年,为启东德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城东方案!